2023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实现有序运行,产销量稳中略降。零部件行业在低谷期保持积极心态,广大企业强化信心,抢抓时间窗口,主动向内挖潜、向外延展,采取持续数改升级、同心多元化、工艺改进提升等有效举措,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潜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已经建立门类齐全的零部件制造与配套体系,主导性零部件本土化供给比例近100%,且国际企业在国内的零部件采购数量和种类逐年递增。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千家,从业人员约 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津冀、广东等地区。其中,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且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100家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已经建立门类齐全的零部件制造与配套体系,主导性零部件本土化供给比例近100%,且国际企业在国内的零部件采购数量和种类逐年递增。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千家,从业人员约 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津冀、广东等地区。其中,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且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100家左右。
(1)出口情况
2023年,零部件出口整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出口缝制机械零部件7463万公斤,同比下降7%;出口额约4亿美元,同比下降16.19%。
出口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台湾、日本、美国、越南等常规市场跌幅靠前。值得关注的是,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量下降-141.55%,但出口额增长达213.98%,表明当地需求正加速朝向高品质、高附加值零部件转变。
2023年缝制机械零部件出口情况表
(2)进口情况
2023年零部件进口需求量额同降。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缝制机械零部件93.1万公斤,同比减少40.58%;进口额6473.26万美元,同比降低12%。
缝制机械零部件 2010-2023年进口额曲线图
4、经济效益情况
据协会对80家零部件骨干企业调研统计显示,2023年利润总额约为3.16亿元,平均净利润率约为 8.5%,同比下滑近1个百分点。固定成本摊分比例过高,2023年利润负增长的规上零部件企业不在少数。
2023年零部件产业发展虽然仍面临挑战,但广大企业迎难而上、积蓄动能,用自身主动调整保障了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阶段性成果显现
为切实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在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带领下,零部件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化改造升级等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优化生产、减员增效、软硬件投入等常规层面外,零部件企业加大对新模式、新工艺、新技术的融合和使用。
通过不断增强对硬件设备、工艺再造、流程优化、技术应用等层面的持续性投入,骨干零部件企业效率提升、效益提升、管理提升基本达成。
依照工信部“三品”战略和供给侧改革整体要求,零部件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竞争格局快速变化,同心多元化成趋势
零部件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发挥产能最大化,主动出击,常规差异化和分工格局加速打破,不同品类跨界交叉竞争、同工艺不同产品交叉竞争、同类产品不同客户间交叉竞争等趋势愈发明显;为快速破局,企业以价格构筑竞争壁垒,竞争格局快速变化。
2023年,同心多元化成为零部件产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发展变化产生的新需求,积极拓宽主业范畴和产品架构;另一方面,围绕自身软硬件先进性和工艺特性,承接同工艺类机械零件研发生产,打造新增长极。
3、产业集群发展各异,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为夯实竞争优势、快速破局,零部件企业以价格构筑竞争壁垒,拥有先进软硬件实力、有持续投入意愿和能力的企业获得更多资源,行业“二八分化”更加明晰,资源不断向骨干企业,尤其是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倾斜。
从产业集群发展来看,差异化趋势愈加明显,有利于倒逼零部件及各产业集群加速结构优化和整合。
4、整零协作持续深入,机遇挑战并存
突破工艺限制,以满足整机需求为导向的新产品配套和协作,成为新的发力方向。整零战略合作持续深入,骨干整机企业愈发重视自有供应体系的建设和打造,形成紧密的共同体。
5、瓶颈问题仍待破解
2023年,劳动力问题、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制约零部件产业前行的问题仍然存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用工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最根本瓶颈。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4年,广大零部件企业应提前规划布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1)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中国缝制机械产业正式迈向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键阶段,零部件企业首先应当确立长线思维,将信心放在首位、坚守主业。其次,依照企业发展实际,认真研判和评估企业未来朝向数字化改造的可行路径,做好定位、战略的规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去阶段性实施。
(2)强化整零协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整零双方要积极践行“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零部件企业应紧跟整机步伐,围绕整机发展趋势和需求,主动布局、强化服务,构建更具黏性、协同创新、协作发力的同步发展新格局。
(3)加快软硬件升级,推进全自动化落地进程
广大零部件企业应当认识到,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整体改造进程的基础,是要全面实现自动化,以专精特新为指引,在发展各阶段追求极致质量、极致成本、极致管理,切实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发挥产业优势,拓展同心多元化
充分发掘数十年来零部件企业发展积累的生产工艺、品质管控、基础设备、资金实力等层面的实力,整合资源、找准切入点,在坚守主业、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勇于开拓新兴产业领域,在同心多元化层面进行更多尝试。
(5)构建“双循环”,加快布局全球化市场
零部件企业应重视市场拓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线下销售为主体、线下线上相配合的发展新格局,以市场增量,配合进行产能的统筹调剂和分配,保障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强化应对波动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