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构建缝制机械行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了解海外市场服装、皮革、家纺、汽车内饰等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缝制设备的需求变化,助力企业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组织代表团赴中欧地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名誉会长何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杨晓京率团,行业1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与的考察团赴波兰罗茨、波兹南等地区,分别走访调研服装企业BFIELD BIE?Y?SKA Spó?ka Komandytowa,经销商企业Bart?omisj Boche?ski、Impall Rozwandowicz Bochenski Sp.K.、Strima等公司,深入了解当地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变化及设备销售情况,并与上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
期间,考察团还与波兰纺织协会(Polish Textile Associate)相关负责人进行会谈,何烨副会长介绍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概况及近年来轻工全球化建设的成果。
据了解,波兰目前有纺织服装企业千余家,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从业人员超20万人,服装工人近10万人;服装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规上企业占比较少,产业集群集中在罗茨、波兹南等地区,主要生产服装、鞋帽、军备物资、汽车内饰等产品,其中服装出口占比超60%,供应欧盟地区。
作为中国缝制机械在欧洲区域的第三大市场,波兰2024年从中国进口各类缝制设备2418万美元,占我国对欧缝制机械出口比重25.38%。波兰地区预估有设备经销商100余家,主要在售设备以平包绷、锁钉套等产品为主,铺布机、裁床等缝前缝后类设备销售尚未形成规模,自动化设备需求主要集中在少数规上企业。
结合经销商企业反馈,近年来受俄乌冲突、全球关税等直接影响,导致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市场发生较大幅度波动,军工类订单增多、消费降级引发多能家用缝纫机需求增多等趋势愈发明显。
座谈及交流环节,受访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概况,详细阐述了各自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应对思路和举措。在此过程中,各负责人对“中国制造”表示了充分肯定,“近年来中国缝机品质及性能提升显著,凭借极高的性价比优势、服务售后优势,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主流,深受终端用户欢迎。未来,希望能够达成与更多中国企业在更多领域的合作”。
杨晓京理事长在座谈中介绍了协会及行业基本概况,并就全球市场一体化布局、产业链协同发展、国际化交流共建、行业技术趋势走向、全球化人才体系建设、CISMA展会等内容,与受访企业负责任人交换了意见。
考察团成员与受访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细致交流,并就信息交互、深化合作、渠道建设等实际工作达成有益共识。成员们一致表示,协会组织的中欧考察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出海平台,促成与代理商、终端用户的面对面交流,为企业了解真实市场、实现国际开拓提供了直接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