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在广州市隆重举办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5年年会上,杨晓京理事长作重要讲话,对市场工作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工作方向。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出席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5年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新当选的市场工作委员会新一届领导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此次会议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广东省缝制设备商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审议并讨论了第三届市场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三年来市场工作委员会所做的工作。三年来,市场工作委员会在协会领导下,坚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构建行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促进商贸流通和企业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坚持倡导诚信经营和重塑行业市场竞争新秩序,在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市场研究、传播市场经验、促进产业对接、开拓内外市场、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成绩离不开广大委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各位副主任的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在这里,我向大家为协会工作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会议过程中,大家围绕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市场工作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围绕《加强行业自律,共促缝制机械市场健康发展的倡议》充分发表了意见,对我很有启发。借此机会,我想就行业面临形势和市场工作委员会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聚焦主业,增强发展活力。
2022-2025年的三年是缝制机械行业真正由以规模化发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走向以自动化、集成化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三年。我们经历了行业大幅度下滑,也迎来了触底反弹的曙光。三年来,我们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下降了3.48%,行业亏损面达到17.45%,工业缝纫机内销量仅增长2.12%,形势比较严峻的。但是与此同时,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亮点:
一是总体产量呈现恢复趋势。从2022年触底后,近两年,我们的工业缝纫机还是保持了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630万台增长到2024年的685万台。
二是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受到市场需求回升和企业补库带动,近两年,我们的企业在总资金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运行效率指标持续好转,产品库存由90万台压缩至80万台。
三是产品出口带动行业发展。三年来,全行业累计出口97.44亿美元,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出口额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疫情前的35.64提升至50.83%,出口国家和地区在印度、越南、美国、孟加拉、土耳其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了巴基斯坦、巴西、印尼、柬埔寨、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成为带动和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是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三年间,行业规上企业的R&D比例由疫情前的4.74%提升至6.01%,全行业申请各类专利2.08万件。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结构调整,三年来,我们的电子化样机、自动模板机、全自动激光开袋机、自动裁床等智能设备加速增长,有针对性研发的爆款产品不断推出,电脑刺绣机持续火爆,工业机出口单价由疫情前的266元增长到325元。
未来,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因素对国际贸易和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构成压力。但是大家还是要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危机四伏,但危中有机,福祸相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年10月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届时,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政策工具,促进各行业内涵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再从我们下游的服装产业分析,多重利好因素将支撑服装产业回暖:一是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等政策持续发力,居民收入提升和资产价格企稳,有助于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愿增强。二是以Z世代、新中产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崛起,运动、国潮、绿色等新消费增长点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消费场景和消费品质创新升级,成为满足新时代更高层次精神文化追求及情绪价值的主引擎。三是县域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变革需求,国货品牌和电商平台加速布局下沉市场,带动服装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四是随着促消费及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协同发力,服装品牌和企业将加强产品开发和场景创新,通过文化赋能、科技支撑等强化品牌价值创造,促进产品价格回升和企业效益修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助力服装内销市场持续回暖。五是受益于我国完善的服装产业链优势、现代化制造能力和多元化市场的强大韧性,以及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新业态的有力拉动,我国服装出口仍然存在较强支撑。
因此,大家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发展定力,夯实主业根基,激发创业活力,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行业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第二,坚持需求导向,着力做优做强。
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业上,那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呢?我觉得,关键是要找准发力的主攻方向,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将企业做实、做强、做优。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国民经济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缝制机械行业就要以满足下游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企业的产品研发、组织生产、服务网络、品质价格就要着力满足用户企业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需求。
现在我们都说,下游产业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单快反”。什么是“小单快反”?“小单”是状态、是趋势,是说服装行业的生产模式正在由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快反”是核心、是要求,它折射的是企业“市场观”之变。2024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万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在2023年增长了10.8%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两天打样,三天出货”,“线上下单,当天出货”成为常态。今年,我去大连的大杨集团调研,他们可以将规模化流水线与定制化流水线合理整合,定制化产品从接单到发货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的企业还是要沉下心来研究服装市场新需求,锻造以市场需求为起点和导向的“柔性产业链”,从被动接受市场波动,到主动应对市场变动,以更多多元化的“小单”、更快的响应速度来适应市场新需求。
第三,坚持两轮驱动,用好两个市场。
我在今年的常务理事会上也讲过,虽然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市场的全球整合。我们要以全球化的视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使缝制机械行业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高效发展。
要注重深挖国内市场。据中国服装协会估算,现在全国服装行业工业企业数量约为17万家,服装制造领域从业人数826万人,服装总产量712亿件,其中国内销售数量超过400亿件,国内市场服装销售总额达4.5万亿元。除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传统生产大省外,近年来,河南、新疆、广西、湖北、江西、安徽、辽宁、四川、河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发展也较快。据中国服装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6%-8%,出口额将突破200亿美元。我们要关注这些变化趋势,加快渠道建设,通过拓展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能力,从而构建新市场、形成新优势,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2014年至2024年十年间,我们缝制机械行业出口额从23.9亿美元提升至34.2亿美元,增长了43%;我们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从190个扩大到207个。未来两三年行业增长的主力军应该还是在海外市场,“不出海则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开拓海外市场?我认为,一是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对海外市场的市场规模、行业现状、竞争态势、政策法规、贸易规则、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充分利用国家对“一带一路”、RCEP、双边和多边贸易优惠政策,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二要培育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多品牌战略、数字化营销、展会活动、技术创新、合资合作等多种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地实现全球化发展目标;要构建具备多语言和跨文化背景的国际化团队,以支持全球业务的运营。
第四,坚持诚信经营,维护良好秩序。
今天的会议,我们审议通过了市场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共促缝制机械市场健康发展的倡议》,这是继2008年商贸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市场诚信自律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市场工作委员会《缝制机械行业服务经营规范》(后更名为《缝制机械行业售后服务标准》)之后出台的第三份规范全行业市场秩序的文件。我认为,这个《倡议》非常好,在行业严重“内卷”的情况下,恰逢其时,也展现了市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成效。
为什么要出台这个《倡议》?就是因为现在过日子有些紧张了,加上固有的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因素,我们一些企业再次祭起低价竞争、专利侵权、零首付、拼账期、虚假宣传等无序竞争法宝。去年,云南边境城市发展得较好,我们的企业蜂拥而至,我去调研时了解到,一些企业把账款延长到两年甚至三年,最后给自己增加了风险,还搞得大家都没有钱赚,损人不利己。2023年,行业287家规上企业营收利润率仅有3.4%,这个盈利水平怎么谈加快研发、怎么谈人才培养、怎么谈可持续发展、怎么谈我们是强国呢?
“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及自律管理,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秩序”是协会的首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就落在市场工作委员会身上。我们在座的都是行业骨干企业,要有一个行业共识,要有一个责任担当,要给全行业树立一个榜样。
怎么才能去“内卷”?我认为,一是转变竞争思路,走专精特新之路,通过差异化、细分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专注铸专长,创新求突破,品质赢市场,推动竞争从红海进入蓝海,实现价值提升。二是打造自主品牌,增加全球用户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与认知度,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以品牌价值创造产品价值和企业价值。近两年,行业出现许多“爆品”,各路诸侯纷纷称王,但我始终认为,打造“爆品”只是手段,打造“品牌”才是目的;“爆品”管一时,品牌管一世,最终在市场中获胜的还是“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是践行行业责任,“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利益相关者,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共建行业健康发展生态圈。四是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特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眼界决定格局,格局铸造高度,高度成就未来,所以,我们的企业家不要眼睛只盯着自己和竞争对手,眼界要远一些,格局要大一些。
第五,坚持“四个服务”,拓展工作平台。
本届市场工作委员会在组织机构进一步精简,领导团队进一步年轻化,目的就是要更能贴近市场、更能出谋划策、更能承担工作,积极发挥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职能,激发市场工作委员会工作活力。
刚才,大家对新一届市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我都同意。未来三年,市场工作委员会要以行业市场规划、市场调研分析、海外市场拓展、国际合作论坛、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秩序维护、服务标准宣贯、营销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工作水平。要发挥好副主任委员和骨干企业的积极作用和资源优势,每个人或每个小团队要承担一部分市场工作,每一年要有工作成果。当然,行业市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三年就能完善的,要有一个过程,但只要我们去做,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我们总能取得一些成就,为行业市场健康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这样也无愧于我们这三年的任期。
同志们,未来三年是“十五五”开局起步的重要三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三年,是完善行业现代化体系建设、迈向缝机强国第一阵营宏伟目标的重要三年,市场工作委员会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团结所有委员单位和协会骨干企业,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谱写缝制机械行业市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